秋末冬初,养生防病需注意

        现在正值秋末冬初,清晨和夜晚往往寒气过重,让人感觉到深秋阵阵的寒意,到中午太阳出来的时候温度稍有缓和,诗人曹丕的《燕歌行》中提到“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就形容瑟瑟秋风吹来,天气转凉,草木凋零的意境。对最容易在秋冬之交伺机而动的疾病,养生专家建议,秋末冬初的养生防病需注意以下几点;
预防呼吸道疾病:
        中医认为秋令主燥,而燥易伤肺,故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疾病。感受燥邪而发生的呼吸道疾病,带着“燥”的特点,多表现为干咳、少痰,口干咽燥,痰粘难咯等。对于这类疾病,当用桑杏汤、杏苏散、清燥救肺汤等方药润燥宣肺。若感受燥邪较轻,仅有口鼻干燥等症状时,可在饮水和饮食上调理润燥。虽然马上就要立冬,但初冬天气依旧干燥少雨,气温较高,故在冬初主要防范的病邪仍是燥邪,仍要遵循润燥养阴的法则。
预防感冒:
        秋天气候变化异常,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此时感冒的预防,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增加户外活动,保持工作环境的良好通风至关重要,要适当多饮水,多吃水果,经常使用清水洗脸洗鼻,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在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居室,有助于感冒的预防。
预防气管炎:
        秋季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它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且适应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因此要针对气管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积极配合治疗。秋季草枯叶落,空气中过敏物较多,这也是诱发气管炎的病因之一,故应避免与过敏源接触。
养肺胃之阴:
        秋冬季节饮食宜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可多食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蔬菜、水果。另外,要注意补充水份,每日不少于2000毫升~3000毫升。进入冬天,为增加御寒能力,日常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含糖和脂肪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但要注意秋冬时节食欲增加、饮食过量、运动减少、热能消耗量少而容易导致肥胖,需要多食低热量食品。
        “秋冬进补”是许多人的养生习惯,有的人认为饮食偏重肉类,补充脂肪热量为冬天打基础才算是补。其实,所谓“补”并无一定之规,是否需要补养、如何补养都需要根据每个人寒热虚实各不相同的体质来做出相应的判断,而且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过,无论怎样的补养也会受季节特点的影响,由于秋季病邪以燥为主,在此期间的补养应侧重养肺胃之阴。沙参、麦冬、石斛、百合等物补养肺胃之阴,可适度服用,例如百合炖梨、西芹百合、百合贝母炖秋梨等菜品既美味又补阴,不妨一试。
        秋季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防止腹部受凉是预防胃肠炎的重要措施。建议使用药熨法温热腹部,提升脾胃功能、驱寒保暖,还要注意饮食调养,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少吃多餐,同时还应注意进食时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
适应季节过渡:
        根据季节变化的特点,生活起居亦做出相应调整,对于预防秋燥也很有帮助。衣着方面,早晚需注意保暖,但不要一下子穿得过厚,而应根据气温变化逐渐加衣,让身体逐步适应自然的季节变化。运动方面,适度为要,应注意运动量不要过大,以免出汗过多损伤阴津。注意护理皮肤,洗浴不要过勤,适当应用润肤品以避免皮肤干燥。情绪心理方面,秋季肃杀萧索,易生悲秋之意,引人情绪低落、抑郁,故应注意调节心理,可以听一些舒缓、欢快的音乐,以调节情绪,保持平静宁和。
        过早起床锻炼很有可能引起体质较弱的人多种病变,如果本身就有慢性基础病,这一习惯还可能导致慢性病病情加重。因此,应该学会根据气候状况合理调整自身的作息时间,在这个季节应该稍稍早睡晚起一些,这是顺应人体养阴藏神的需要,使人们在第二天保持精力充沛地去进行工作和学习,这样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讲堂    秋末冬初,养生防病需注意